生活是什么?

2019 年 11 月 20 日

阅读量:0

正文共 5881 字,预计阅读时间 29 分钟

banner

今天是 11 月 20 号,一个不错的日子。距离 2020 年还剩下 41 天 8 个小时。刚好也是招商银行信用卡还款的日子。

最近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都很累,可能是经历了太多不愉快的事情。偶尔深夜洗完澡静下来仔细想想,其实很多压抑的情绪都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。也许是我能力不够,不能很好的处理和解决这些频繁出现在生活中的意外和惊喜。现在我打算记录一下最近从生活中折射出来的感悟。

或许我还没到有资格谈论“生活”的年纪,不过我认为一个人在谈论“生活”时,没有必要必须到“而立”、“不惑”、“知天命”这种所谓的某个年龄段。有丰富的经历和有趣的故事和年龄无关。

身边很多人问我,你不买车房、不交女朋友,更没有孩子,会有什么压力?这些问题问的我有些手足无措,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。我想,或许人和人之间可能真的永远没办法相互理解吧。

在上半年,我的心态一直趋于平和状态,但是现在有些糟糕,我又开始焦虑了。所以要先从焦虑开始谈起。

焦虑的来源

焦虑

焦虑的来源来自哪儿?造成我焦虑的原因有很多,总结一下,大致有 4 点。

第一,心理原因,我见过太多三四十岁碌碌无为的人。我害怕有一天我到了那个年龄,会和他们一样,这种感觉与日俱增。

第二,背景不好,我没有太好的学历和很高的平台,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也非常有限。

第三,欲望强烈,希望所有东西都要最好的,对各种奢侈品、昂贵物品趋之若鹜,物欲极其强烈。

第四,感情丰富,性格过于敏感,说直白点就是多愁善感、玻璃心。

我喜欢分析,也非常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,并且找到与之对应的解决办法,并从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一些技巧。

但这些都是基于我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理论。真正的生活,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。这是我的一个优点,会看得多一点儿,想得多一点儿,做得多一点儿。

并非自恋。举个例子,我见过一些工作比我久很多年的前辈,他们甚至没有总结、复盘和写作的习惯。也见过一些四五十岁的长辈,因为生活中一点小事气的方寸大乱。黄土埋了半截身子的人,还没明白生活是怎么一回事。这类人很多,而且这是大部分人的常态。我不是他们,我理解不了他们。就像他们也一样理解不了我。

当然这也是一个缺点,意味着我会比很多人有更多的思考、有更大的压力,会做更多的事情,最终呢,就是活得更累,更难以获得浅薄的快乐。

针对上面四个焦虑的来源,我准备了四个与之对应的办法。

第一点,学习和借鉴,学习主要是读一些业界经典书籍和优质博客。借鉴主要是模仿业界前辈成为大牛的习惯、思考和行为。这不是一日之功,需要长期的坚持。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,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的话,反而容易打击到自己,造成完全相反的情况。所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学习的首要前提。

第二点,关注一些提升学历或者证书考试的资讯,业余时间会关注朋友的创业动向和新兴技术的商业模式。这需要一个很好的机会。现在的到处都是风口,有个想法就有可能赚到钱。

第三点,这个问题很难克服,因为我的想法和很多人都不同。假设我们同样都有 8000 块,要买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。很多人可能会选择买一台 5000 块的笔记本加一部 3000 块的手机,或者是 4000 块和 4000 块的比例。而我不会。我会把钱存下来,等攒到 20000 块的时候,再去买一台 20000 块的电脑。这种让人不解地行为来自于我从小养成的习惯,有点儿完美主义。总想得到自己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,或者自己所不能承受的东西。之前我用了一年时间,调整心态。前阵子已经做得很好,不再乱买东西。开始学习理财,多赚钱。但现在情况又有点儿变化。每个人的欲望程度都不同,不过只要能下定决心,看清楚一些事实,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拴住欲望这头野兽。

第四点,我不想回忆过去的那些经历,在我前 1/5 的人生中,痛苦的记忆要多于幸福的记忆。也就是说我的前 20 年过的不是很好。我天生比较敏感,敏感的人一般内心会很脆弱,很容易受到伤害,往往也会附带很强的自卑感。但我还不错,我并没有那么自卑。我只是从小害怕犯罪和恐怖题材的东西,但又特别迷恋这类故事。不敢晚上一个人走夜路或者晚上一个人呆在安静的房间里。我总会时不时幻想着床底下是不是有人,柜子里是不是有人,就像是得了被害妄想症。

这个性格不能全怪我,是遗传导致的。我的奶奶就是这种性格的人,她把这种性格遗传给了我的父亲,继而又遗传给了我和我的妹妹。我学过一段时间心理学,这是一种轻微的家族性遗传精神类疾病,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。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来和这种症状作斗争。直到大约 2016 年的时候,才算是克服了这个性格缺点。

敏感的情绪还是会时不时出现一下。如果别人冷落我,或者不小心说了一句戳中我内心的话,我会记很久,甚至晚上工作的时候,还会刻意的回想。但我没办法去改变别人对我的行为。针对这个问题,我有两个方法。第一是尽量对别人好点,人都是有同理心的,这样他们也会稍微对我好一点。对别人好需要耐心,有时我没有那么多耐心,所以我还有另一个方法,就是在别人伤害到我之前,先去伤害别人。这简直就是两个极端。

焦虑归焦虑,但幸好,我有一种永不消极的魔力,借用尼采的一句话,凡是杀不死我的,都将使我变得更强。

双十一

前些日子过双十一,买了很多书,一直没时间看。

书

我曾经养成过一个优秀的习惯,每天保持 1 个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。但是现在无法继续保持,因为我需要拿出来很大一部分时间来赚取一定的金钱。我必须拥有更多的金钱,才能换取安心读书的时间。

历年双十一,我都会熬夜,这个习惯已经维持很多年了。自从我经济独立以后,每一年的双十一我都要给中国电商事业做出很大贡献,比如一次性买 20 双以上 new balance 的鞋子,或者买几箱保健药品或者面膜之类的东西,总之要花很多钱才会觉得心安理得。

但今年不太一样,今年的双十一,我在家里熬夜做 PPT。凌晨 2 点,感觉有点困,拿起手机刷了下朋友圈,发现很多人开始炫耀他们的双十一成果。我仿佛大梦初醒,想起来是双十一,然后打开很久没有登录的京东 App。

看了很久以前熟悉的东西,各种高端洗护产品,馥绿德雅洗发水、雅诗兰黛小棕瓶、兰蔻小黑瓶。各种保健药物,防脱发、抗衰老、叶黄素、胶原蛋白等等。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看这些东西,可能是因为害怕衰老。人害怕什么,就会刻意留意什么。

除了书以外,还有一件给我的私人健身教练定制的衣服,本来是想给他一个 surprise,但他好像并不太喜欢。

私人教练定制衣服

今年的双十一和往年很像,又完全不一样。因为熬夜的目的完全相同,方式和性质却截然相反。以前是一门心思花钱,那样能产生安全感。今年是一门心思赚钱,同样是为了那点安全感。

双十一已经过去 9 天了,但好像就在昨天,没有走远。

为什么喜欢保健品和洗护用品?

在 2018 年,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严重失眠,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大概不到 4 个小时。耳鸣、幻听、记忆力衰退、飞蚊症各种毛病接踵而至。

起初不怎么留意,直到有一次,我躺在床上,心突然特别疼,那时我不知道是黑天还是白天。眼前一片混沌,耳朵充满尖锐的鸣叫声,身体僵硬无力,嘴里也发不出任何声音。那一刻我以为我将要猝死,幸好这种不幸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。我迷迷糊糊睡着了。那一天我睡得特别久,大约睡到第二天下午。

这仿佛是一个来自死神的警告,从那以后我开始注意保养,开始重新注意锻炼身体、早起早睡、定期吃保健药物,简直活得像个淑女。

淑女

但这种假象,都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,维持不了多久。我并不是这种人,因为我格外注意自己的时间,像个淑女一样活着,太费时间,我花不起。相比之下,我可能更适合做个苦行僧,刚好那段时间我迷恋上极简主义,于是我又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极简生活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不再打理我的头发和胡须,并持续了 11 个月之久。我知道那个时候很多人看我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个怪人,但那段时间我的心态棒极了,完全不在意任何异样的眼光。直到今年参加集团举行的运动会,我报名了 1500 米长跑项目,才把头发剪短了些。但是很不幸,头发剪短也不能拯救由于长期缺乏锻炼导致 1500 米的恶劣成绩。

喜欢保健品和洗护用品这些东西不算是什么好事情,从某种程度上会花费很多时间。因为不同品牌,不同系列的产品,都要大量看评测,甚至买回来试用,因为这些东西每个人的适用程度都不同。但也有好处,能让我更了解它们。

我特别喜欢教育行业和销售行业。如果哪天程序员这饭碗我吃不下去了,我可能会选择当一个老师,或者是去卖东西。由于我有常年对奢侈品、护肤品、保健品的研究和经验,转行做高端人士私人物品销售应该也行得通。

今年我经历了哪些?

1 月份自学 go 语言,并利用 go 语言成功开发出一个物联网场景下的高并发 CPU 密集型项目,但由于长期没有继续使用 go 语言,现在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。

2 月份将日记迁移到 OneNote,至今为止,全年写了超过 270 篇日记。

3-4 月份参与创业,利用自学了 4 个月的 Flutter 成功开发了一款 App,可惜创业失败。

5 月份完成了 1 次跳槽,搬到市中区,并且重新学习 Vue。5 月的上半个月是全年最舒服的一段时间,因为我可以在 23:00 前入睡。

6 月份开发了一个 npm 库,目的是为了解决业务中的复杂问题,让程序员有更多的时间来摸鱼,但后来没有继续写下去,因为越做越乱。同月意识到计算机底层知识的重要性,开始疯狂学习计算机底层知识。从这个月开始,我又恢复了失眠状态,原因是因为加了几次班,生物钟被打乱了。

7 月份外婆去世,我很伤心,但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伤心,甚至连眼泪都没流,果然时间可以淡化一切。同月我把使用一年多的三星 S8 更换成 IPhone XS。

8 月份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一款 React 组件库,但是仅仅一个月就几乎夭折。同月开始重新开发个人博客。8 月份的最后九天,我在博客园写了【8 天从零学会 PHP】系列博客。

9 月份重新开始玩游戏,王者荣耀,成功保持平均每个工作日 30 分钟的游戏时间。在玩游戏的同时,重燃制作游戏的想法,捡起了反复学习将近 2 年,至今仍然不太会的 cocos-creator。同月买了流利说英语一年的课程,但很可惜,个人时间一直不充足,小班课一直在班主任日复一日耐心督促下零零碎碎的进行。后来想想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。

10 月份不知道为什么,开始严重焦虑,每天都失眠到 2 点,白天无精打采。去上海参加 jsconf,见到了很多业界大牛,很惊喜。同样也很安心,因为我掌握的前端技术并没有落后。同月开始健身,花了济南 2 平米房子的钱买了很多私教课,并坚持每周超过 6 天的健身房出勤率。坚持健身成功地减轻了一些焦虑情绪。

11 月份重新开始计划如何做点大事、多赚点钱。很彻底地意识到技术的局限性,并且开始积极学习以前不曾重视的东西,如理财、PPT、营销、商业模式等。

回归主题,生活到底是什么?

这个问题,不同年龄,不同阶层,不同经历的人,答案都是不同的。

从字面意义上理解,生活就是“生下来,活下去”。

从时间性质层面来说,工作、娱乐、睡眠,都属于生活。

有很多人喜欢把工作和生活分开,但真实情况下是很难分开的。如果你的工作一团糟,你的生活也绝对也不会好过,这几乎是肯定的。

生活是什么这个问题,其实是一个偏哲理的伪命题。我不想说很多复杂的道理来诠释生活的本质。因为单独把生活这么一个概念拿出来解释,确实不容易,可以把生活和它相关的几个概念一起理解。如生命、生命的意义、生命周期等等。

人的生命,本质上就是一个大的递归,每一天都在递归。生活,就是这个递归的过程。工作、娱乐、睡眠,都是这个递归中将要执行的表达式。根据变量的不同,决定要不要执行对应的表达式。而生命的意义,就是递归的终止条件所倾向的方向。在这个递归的过程中,函数参数的变化,就是生活的具体体现。

我本来不打算用编程的方式来解释这件事情,但是我想了一段时间,这样解释是最直观的。

下面是一段 JavaScript 伪代码,很好理解。

function day(you) {
  // 每一天
  if (workingDay) {
    // 工作日
    you.work(); // 工作
  } else {
    // 休息日
    you.rest(); // 休息
    you.amusement(); // 娱乐
    // ... 其它
  }
  if (night) {
    // 夜晚
    you.sleep(); // 睡觉
  }
  if (you.life !== "dead") {
    // 如果今天结束你仍活着
    day(you); // 继续下一天的生活
  } else {
    // 如果你死了
    you = null; // 停止递归,并将你销毁
  }
}

生活呢,本质上就是在这个巨大的递归中,you 这个变量的变化过程。

想清楚生活的本质很简单,可是想明白我们为何而活却很难。如果不知道答案,那还不如先去认真工作,热爱生活。

一些自我救赎手段

我不想花两天时间写一篇纯粹记录自己生活的文章,最后我想记录一些来自生活的经验。

我要把一些我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写在这里,这可能是这篇文章最有价值的一部分。

首先你得知道你的现实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你的理想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人,然后进行对比。一般来说,大部分人的生活现状都达不到自己预想的那个水平。这时要承认自己的缺点,冷静下来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这样,是哪些原因导致你的生活变成这样的,最后给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,就像文章开头我处理问题的方式那样。

由于生活这个词的范畴太过于庞大,问题和解决方案之多,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讲清楚的。这里我说几个简单、受用、但普通人不一定知道的小道理。

1.如果你觉得很疲劳,不要进行任何娱乐活动。比如谈恋爱、打游戏、刷剧、刷抖音等等。那些行为不能消除疲劳,因为无论你做什么,大脑都是在思考的、神经都在聚焦,这样反而会让你感到更加疲劳。你可以放一首纯音乐或白噪音,不过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即躺下睡觉。

2.失眠时,不要欺骗自己。人没有办法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强制睡眠。正确的处理方式是,起床做些想做的事,比如出去跑跑步。不要躺在床上,这样会加重失眠。

3.一定不要去做你不热爱的工作,无论任何原因。如何分辨你热不热爱这份工作,就要看你业余时间是否还会想起它。短期的利益,比不了长远的生活。

4.当你的身体发生问题时,一定是你长期错误的习惯导致的。熬夜一两次,人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。但是连续熬夜一两年,三五年,谁都没办法保证你的身体仍然健康。

5.工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,不能仅仅靠刻意学习去获得,而更要在每一个细节中不断积累。可以去参加培训,或者报名某种课程,但最关键的仍是在日常工作中的积累。认真有用,勤奋有用,但是方式方法更重要。

书单

列举一下我最近在读的一些关于生活的书,也许它们并不能改变什么,但也许能。

  • 《斯坦福高效睡眠法》
  • 《怎样读书好》
  • 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
  • 《每天最重要的 2 小时》
  • 《清醒思考的艺术》
  • 《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》
  • 《细节:如何轻松影响他人》
  • 《智慧大脑:高水平思考的大脑认知训练》
  • 《世界顶级思维》
  • 《番茄工作法图解: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》
  • 《贫穷的本质: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》
  • 《周期》
  • 《你远比想象中强大》
  • 《原则》
  • 《自制力: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》
  • 《欲罢不能: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》
  • 《真相与错觉》
  • 《见识》
  • 《态度》
  • 《格局》
  • 《硬派健身》

生活不是靠读几本书就能过好的,读很简单,懂难。而且在浮躁的大环境下,连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也显得格外珍贵。


你好,我是 卢振千,一名软件工程师。欢迎你来到我的网站。